自动化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86年,前身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两个专业组成。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机电工程系、航空宇航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自动控制、电气和电机、导航制导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学科教学、科研群体。2023年12月,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三个调整优化”战略部署,学校进行新的校院系体制改革,成立了自动化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硕士生导师25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师德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军工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学院教师团队获批“卫星导航信号缺失的无人机定位导航与自主控制技术”“多旋翼农用植保无人机全自主作业关键技术研究”等纵向省部级课题15项,“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智能多弹协同制导技术”“多弹协同智能制导预训练数据生成方法研究”等军工课题5项,取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5项,学术专著1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4项。2024年,学院获批河南省发改委“航空航天导航制导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自动化学院根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贯彻落实“1357”工作思路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更名航空航天大学和博士授权单位建设目标,全面推进“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三大工程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致力于打造智能装备技术特色鲜明、航空航天优势突出的一流学院。

一、招聘岗位及专业

(一)高层次人才

第一层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战略科学家潜质的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诺贝尔奖等国际著名奖项获得者。

第二层次: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人才,包括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人选(青年项目除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二等奖主持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等。

第三层次: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人选、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第四层次: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取得较为突出教学科研成果的其他高层次人才。

(二)博士研究生

详见附件1《自动化学院2025年博士引进一览表》。

二、招聘条件

(一)高层次人才及博士研究生应聘人员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

3.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无违法犯罪记录;

4.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5.身心健康,具备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6.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后经历者、高级职称者或业绩突出者可放宽至40周岁,高层次人才不受上述年龄限制。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接受应聘

1.现役军人、试用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满规定最低服务年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在读的非2025年应届毕业生;

2.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3.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尚未解除党纪、政务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的人员;

4.曾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还在禁考期的;

5.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

6.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回避关系包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第六条和《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第五十五条所列情形;

7.国家和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的人员。

三、招聘待遇

(一)高层次人才待遇一事一议。

(二)博士研究生人才待遇按照学校最新政策执行,具体可咨询人事处或者学院。

四、应聘方式

有意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等相关材料发送至学院指定邮箱(wangzhen@zua.edu.cn),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应聘自动化学院XX岗位-姓名”。学院将对收到的申请材料进行筛选,并通知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参加面试。

五、注意事项

应聘者应确保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如有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将取消应聘资格;学院将对应聘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仅用于招聘目的。

附件1

自动化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引进一览表

单位名称

招聘专业

招聘岗位

招聘人数

联系方式

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机器人与无人机系统、仿真科学与工程等);电气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方向、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方向、空间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等);数学(运筹学与控制理论)

教师

11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371-61910686

邮箱:wangzhen@zua.edu.cn

人事处电话:0371-61912665

邮箱:zuazhaopin@zua.edu.cn